
走進技術專欄,解鎖前沿科技
輕鬆掌握測試知識,率先成為科技達人
2025/05
14
r&s 頻譜儀測試相噪步驟-羅德與施瓦茨技術支持中心
羅德與施瓦茨(R&S)是全球領先的測試與測量設備製造商,其頻譜分析儀以高性能、高精度和可靠性著稱,廣泛應用於通信、航空航天、國防、汽車電子、科研等領域。今天茄子视频懂你更多APP羅德與施瓦茨技術支持中心給大家講講R&S(羅德與施瓦茨)頻譜儀測試相位噪聲的詳細步驟,結合主流型號(如FSW、FSP、FSV係列)的操作邏輯整理:
一、測試前準備
1. 儀器與附件檢查
頻譜儀型號確認:
確保使用支持相位噪聲測試的型號(如FSW係列內置專用相位噪聲分析功能,FSP/FSV需通過選項擴展)。
連接線纜:
使用低相位噪聲射頻電纜(如R&S ZV-Z54電纜),減少外部噪聲幹擾。
信號源準備:
被測設備(DUT)需輸出穩定的連續波(CW)信號,頻率建議覆蓋頻譜儀的輸入範圍(如10MHz-40GHz)。
2. 預熱與自檢
開機預熱:
開啟頻譜儀,預熱至少30分鍾,確保本振穩定。
自檢程序:
通過菜單(Service → Self Test)運行自檢,確認硬件狀態正常。
二、參數配置
1. 基礎設置
中心頻率(Center Frequency):
設置為被測信號頻率(如1GHz),確保信號位於頻譜儀中心。
參考電平(Ref Level):
設置為信號峰值電平+3dB,避免信號過載(如信號為0dBm,則設置Ref Level為3dBm)。
分辨率帶寬(RBW):
設置為1Hz-10Hz(根據測試需求調整,RBW越窄,分辨率越高,但掃描時間越長)。
掃描時間(Sweep Time):
選擇自動(Auto)或手動設置(如100ms),確保測試穩定性。
2. 相位噪聲專用設置
進入相位噪聲模式:
FSW係列:按Mode → Phase Noise,直接進入相位噪聲測試界麵。
FSP/FSV係列:需通過Analysis → Phase Noise啟用該功能(需安裝對應選項,如FSP-B21)。
偏移頻率範圍(Offset Frequency):
設置需分析的頻偏範圍(如10Hz-10MHz),覆蓋近端和遠端相位噪聲。
測量帶寬(Measurement Bandwidth):
設置為1Hz(默認),或根據測試標準調整(如某些規範要求10Hz帶寬)。
三、測試執行
1. 信號連接
輸入端口:
將被測信號連接至頻譜儀的射頻輸入端口(如Port 1),確保連接牢固。
觸發設置:
若信號不穩定,啟用外部觸發(Trigger → External),通過同步信號鎖定測試。
2. 啟動測試
單次測試:
按Single鍵啟動單次掃描,適用於靜態信號分析。
連續測試:
按Continuous鍵啟用連續掃描,觀察相位噪聲隨時間的變化。
3. 結果優化
平均次數(Averages):
增加平均次數(如10次)以降低噪聲底,但會延長測試時間。
軌跡對比:
通過Trace → Add Trace添加多條軌跡,對比不同設置下的測試結果。
四、結果分析
1. 數據讀取
相位噪聲值:
在頻譜儀界麵直接讀取指定頻偏處的相位噪聲值(如10kHz頻偏處為-120dBc/Hz)。
積分相位噪聲:
通過Marker → Integral Phase Noise計算指定頻偏範圍內的積分值(如100Hz-1MHz)。
2. 圖表導出
屏幕截圖:
按Hardcopy鍵保存當前界麵為圖片(如PNG格式),便於報告插入。
數據導出:
通過File → Save Trace將測試數據保存為CSV或SNP格式,供後續分析(如MATLAB處理)。
3. 誤差分析
本振貢獻:
若測試結果異常,檢查頻譜儀本振的相位噪聲指標(如FSW係列本振相位噪聲<-135dBc/Hz@10kHz)。
電纜損耗補償:
在Calibration → Cable Loss中輸入電纜損耗值(如0.5dB),修正測試結果。
五、高級功能應用
1. 多通道測試
並行測試:
通過Multi-Channel功能同時測試多個信號源(如雙通道FSW-K10選項)。
差分測試:
啟用差分輸入模式(Input → Differential),分析差分信號的相位噪聲。
2. 自動化測試
SCPI命令控製:
通過LAN/USB接口發送SCPI命令(如CALC:MARK1:Y?),實現遠程自動化測試。
腳本編寫:
使用Python或LabVIEW調用頻譜儀API,批量處理測試數據。
六、注意事項
環境幹擾:
避免在強電磁場環境中測試,防止外部噪聲幹擾。
接地處理:
確保頻譜儀與被測設備共地,減少接地回路噪聲。
校準周期:
定期校準頻譜儀(建議每年一次),確保測試準確性。
通過以上步驟,您可以高效完成R&S頻譜儀的相位噪聲測試。如果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,建議參考官方手冊或聯係RS技術支持18682985902(同微信)。